局部放電作為超聲波的發射源,具有很寬的頻帶。在傳播過程中,要通過多種固體介質、氣體介質和金屬外殼才能到達置于外殼表面上的傳感器。局部放電超聲波損耗的機理很復雜。其能量隨著傳播距離的增加而逐漸減弱。局放超聲信號在不同介質、不同傳播條件及信號本身不同的波形、頻率等有著不同的損耗規律。由傳感器測得的信號幅值和形狀,不但是發射源放電產生聲信號的函數,而且與傳播路徑有很大關系:
1. 介質內部的損耗
局放超聲波信號在介質內部傳播過程中會發生損耗。對于氣體介質,主要的損耗原因是波的擴散造成的。固體介質則是由于局放超聲波在傳播過程把能量轉變成為熱量形成損耗的主體。通常在氣體中局放超聲波的傳播是以球面波的形式從放電源出發向四面散播。離開聲源愈遠,聲強度和聲壓就愈低。局放超聲波在氣體介質中被吸收是由于分子碰撞中能量的交換所形成。這種吸收不但與氣體種類有關,而且與溫度,濕度以及氣體中的雜質含量有關。在低溫環境中,分子碰撞所造成的局放超聲波吸收小于高溫中。如果在氣體中含有懸浮雜質時,損耗會顯著增加。不同頻率的局放超聲波產生的損耗也是不同的,在溫度和壓力一定時,固體材料中損耗大約正比于頻率f,而局放超聲波在介質中傳播產生的損耗,在頻率較低和介質厚度不大時與厚度成正比。但隨著頻率的增加和厚度的增加,超聲波損耗增加卻較小。